第五章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划
第5.1节汽车经济发展规划
培育自主品牌
设立自有品牌汽车核心技术专项资金,补贴自有品牌汽车出口产品研发费用。同时,对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产品的技术改造给予补贴。此外,支持自有品牌汽车出口产品的卖方信用。政府应引导和促进建立适合自主品牌产品发展的市场和使用环境。应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在购买车辆和政府投资项目时,在价格和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优先使用自有品牌产品,并纳入行政考核内容,增强社会对自有品牌和自主开发车辆的信任和认可,使自有品牌产品所有者和从事自主开发产品的企业通过扩大市场规模获得再开发的利益,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通过提高自主品牌公务用车使用率等市场手段树立自主品牌形象。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国家在汽车产业战略重组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定了发展世界级汽车集团的基本政策,明确鼓励汽车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并购,消除了制约并购的各种制度障碍;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现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允许民间资本参股并持有现有汽车生产企业;鼓励现有汽车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汽车企业通过减持国有股实现股权多元化,优化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制定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规划,着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重组转型,鼓励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积极提升战略决策、成本控制、营销、自主技术、企业品牌和资本运营等核心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R&D和生产能力。
鼓励具有核心技术和一定规模经济效益的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跨区域并购,扩大规模,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增加国内外企业配套市场份额。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整合产品资源。鼓励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支持打破地区或企业集团之间的汽车零部件匹配壁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和公平竞争的零部件匹配体系。
实施汽车国际化和产品出口
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出口,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扩大汽车产品出口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产品的全球化,而且是为了借助产品的全球化来实现企业的全球化,从而带动一个行业的全球化。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有多种模式,包括出口贸易和合资并购,以及海外投资新的全资子公司和战略联盟。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出口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整车出口主要以自主品牌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主;第二,整车出口市场70%在发展中国家,只有30%在欧盟和美国。主要市场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与整车完全对立,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近70%的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第三,汽车出口,尤其是汽车出口,主要满足低端并购的需求
为了降低出口风险,从2005年开始,国内汽车企业之间以及托管信贷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战略联盟开始出现。2006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分别确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等44家企业和万向集团公司等116家企业为全国汽车出口基地企业和全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同时,为了有效解决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信用和远洋运输能力两大问题,政府部门还与中国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旨在规避出口风险,降低运输成本,确保企业成功出口。此外,自2003年以来,许多国内企业开始在海外建厂。
然而,在“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中,除了信用合作不足、货物运输有限之外,还存在品牌意识低、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行业管理混乱等问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汽车企业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国外市场正在萎缩,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正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加大对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支持力度。除财政和税收支持外,还提出以下建议:
1.推动自主品牌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自主品牌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或企业间联盟对外投资,在境外设厂,扩大境外生产规模,建立境外营销中心和网络,完善出口产品零部件供应和维修服务体系,促进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技术、人才和营销网络,通过国内外兼并掌握关键零部件等相关技术,提高研发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建设投入,重点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产品和企业,扭转仅依靠低成本、廉价资源优势获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局面。
2.加强汽车企业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汽车产品出口融资新平台,充分利用进出口买方、卖方信贷等措施,完善中资金融机构国外分支机构的功能,为出口企业提供客户和买方银行信贷咨询服务,为海外经销商和最终用户提供融资贷款支持。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企业申请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简化核保和理赔程序,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扩大汽车出口产品责任保险覆盖面。
3.建立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凭借全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优势,对《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2002版进行了修订,采取了更加积极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购买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
、投资保险、担保、商帐追收、资信评估、保单融资等产品和服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4、积极应对和化解国际贸易摩擦。加快建立我国汽车产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密切跟踪、收集和整理国外汽车产品贸易摩擦相关信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组织企业早准备、造应对,最大限度维护我国汽车出口企业的权益。加快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完善通报协调机制。密切跟踪、收集和整理国外汽车产品相关认证及技术法规信息,引导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和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规范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出口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诚实守信企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实现产品检验结果的双边互认,有步骤地推动与中东、东欧、非洲、中南美洲等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地区签订汽车产品政府间互认协定的工作。
5、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探索产业、贸易和物流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大力推动国内汽车整车出口生产企业与国内航运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联盟,创建我国远洋汽车运输队。综合运用海关对企业的分类管理、分类通关、预约通关、担保验放等多项便利措施,提高货物通关效率。在对汽车出口企业商品检验实施分类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出口汽车产品的监管,帮助企业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推进汽车产品免验工作。选择我主要出口目标市场及潜在市场,就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认证、投资环境以及市场情况等内容组织专家对出口企业进行培训,指导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
第5.2节汽车技术发展规划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要不断的增加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始终跟随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趋势,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汽车产业效益,占领高端市场。
2、完善研发布局
借助各方资源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阶段特征和发展需求,增设或整合一批国家级工程中心、区域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立体覆盖汽车研究和应用的各个领域和产业链。企业在建立自有的研发中心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应当积极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或到国外建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专业机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借助各方资源提高自身研发水平。
3、建立人才战略
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将高校、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过程中的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经验,培养一支包括老中青的专业人才梯队,形成汽车产业和企业持续自主创新人才基础。建议国家出台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政策。
4、建立研发平台
建立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共用研发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行业骨干企业和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共用技术研究,提升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为企业自主研发提供服务。完成我国典型路面路谱和载荷谱的采集、数据库建立;按照国际标准试车场要求,基本建成满足我国涉及需求的高寒、高原、干热多灰等专业综合试车场;在轻量化的设计、制造、材料和试验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并建立较为完整的数据库,整车重量在现有基础上减轻10-15%。
促进汽车零部件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汽车零部件市场及资本全面放开,外商对我国的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我国对WTO的承诺,实施资本控制,市场垄断,终止技术转让等措施;与我国的合作方式由技术转让转为合资控股、外方独资;随着与整车厂的合资,将其系统内零部件企业带入中国为之配套。因此,造成本土企业竞争力弱,产品技术附加值低,价格低廉,乘用车零部件配套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
在当前情况下,国家更要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产业给予政策鼓励和大力支持。因此建议:
1、制定汽车电子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的核心技术,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70%源自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以汽车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新、发明大量涌现,先进动力总成控制技术、一体化底盘综合综合协调电控技术、汽车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汽车技术和电控总线网络技术等正在迅速兴起,构成推动汽车工业创新的源动力。因此,汽车电子产业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必须制定专项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其发展。
汽车电子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确定重点支持的领域、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业化发展的电子零部件产品。二是要确定技术发展和产品开发政策。三是要确定促进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包括选择现有大型汽车工业基地建立汽车电子产业园或产业集聚地;选择研发实力较强的高校、研究所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国家级汽车电子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四是要确定鼓励和扶持政策。建立技术和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增加政府补贴投入。对于汽车电子基础研究领域和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建议以国家资金投入为主,力求尽快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2、制定培育国内关键零部件企业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核心竞争力的扶植政策。国内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目前,包括德尔福、伟世通、博世、大陆集团在内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建厂或建立研发中心。产品不仅供应中国市场,而且面向全球出口。今后外资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行业地位将更加凸显,外资将利用其先进技术和配套体系取得更多优势。内资企业抗衡外企的出路在于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但是,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1.4%,远低于国际平均的6.6%。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提出重点支持研发的关键零部件产品目录,例如将高压共轨等发动机关键技术产品、轿车自动变速箱、ABS防抱死系统、关键元器件等产品列入目录,对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建议汽车工业协会及有关专业分会(汽车电子分会、发动机分会等)组织企业建立关键零部件研发联盟,集中行业的优势,进行联合攻关。
3、建立国家级零部件核心技术竞争前沿性、基础性研发平台。目前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开发大多还停留在模仿阶段,技术基础不牢固,不具备和整车同步开发的能力。因此,国家应鼓励整车生产企业在零部件核心技术竞争前沿性、基础性研发方面,与科研机构和零部件企业合作,申请设立国家级研发项目平台,国家在研发投入上给予支持,与整车企业、科研机构、零部件企业签订合同,取得研发成果三方受益。
4、设立促进汽车零部件发展专项基金,从研发能力建设和专业规模化发展两方面给予大力扶植。研发能力建设方面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具有一定基础的行业龙头企业的研发,包括大量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一定是高附加值产品;二是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要分清轻重缓急,扎实推进;三是推动产学研等联盟、共性技术、第三方研发服务机构的发展。
5、进一步加强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06年8月17日,商务部召开首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授牌大会,长春、重庆、台州、上海、武汉、厦门、芜湖、天津等8个城市被授牌为中国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2007年,广州、合肥、保定、柳州入选第二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2008年9月5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以商产发[2008]330号文件印发了《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建立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项重点工作。推动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引导和规范汽车产品出口,不仅对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加快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有利于规范出口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但是,《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缺乏具体的鼓励政策,仅提出考核专项资金落实和支持方向情况,即“出口基地位于东部地区的,其所在地政府专项用于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资金每年度不低于1亿元,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则每年度不低于5000万元”。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强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同时,重点鼓励内资企业并购海外具有先进技术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和境外研发机构,在政策上、资金上予以支持和帮助。
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1、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开发,加快产业化推进
加快扎实稳步推进轻、中度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和传统能源汽车技术升级;积极开展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积极跟进燃料电池汽车基础技术研究。集中优势,协调攻关,联合承担基础和共性技术科技攻关项目、统一标准,建立公共试验基地,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耦合装置、动力传动系统总成,以及有关基础原材料和元器件的开发。培育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
2、抓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与运用
积极有效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运行规范,评价运行效果。重点支持并扎实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品产业化。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建立国际新能源汽车综合示范区,开展测试评价和商业化运营模式研究,促进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3、实施汽车共性研究与应用工程
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化技术及汽车共性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汽车电子、高效内燃机、变速器、轻量化、安全、NVH(振动、噪音、舒适性)、动力系统匹配优化和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工程化应用;建立行业共享的汽车产品数据库,全面提升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
4、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研专项
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坚持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技术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重点突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规模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包括:
①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抓好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注重电子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注重发展节能高效的商用车,提高整车研制水平,加快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
②新能源汽车技术:注重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相结合,攻克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实现各项科研目标。
5、实施动力电池突破计划
制定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路线图,加强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重点突破动力电池一致性、成组匹配和电池管理技术,进一步提
相关阅读
标签: #世界载货汽车工业最新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