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舞龙舞狮制造龙灯制造工艺细腻、精美。它用2米左右长的木板为底座,两头凿圆孔,以棒槌穿孔一段一段接成长龙。长度可长可短,依据乡民自发参加的段数而定,短的100余米,长的则达200余米。每段板座上用竹篾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的骨架,糊以彩纸,再饰以龙须、龙眼、龙角、龙珠,贴上龙鳞、龙鳍、绘贴花纹图画、剪纸等。每段龙身有4盏方形彩灯,彩灯上依据制造人的喜爱与风格,或剪纸、或彩绘,图画有花鸟虫鱼、吉禽祥兽、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形象生动、色彩艳丽,舞龙舞狮归纳了许多民间美术工艺,交融了释、儒、道三教文明及诸子百家思维。龙灯的制造没有专业演员,龙头由村里的能人集体创作,龙身则各家各户克己,集体传承是其较大的特征。
舞狮分「南狮」及「北狮」。舞狮表演,中国每当节日,多以舞龙舞狮庆祝。北狮摇动时多以跳动为主,与南狮的威猛,各异其趣。而北狮中多以男女一对,配以一对小北狮。在扮演中男女二狮,配以驯狮郎跳动翻腾,以娱观众。若配以小北狮,则以小北狮嬉戏戏弄大败狮,而大败狮则以弄儿为乐,体现温馨家庭乐。 南狮外型威猛,摇动时多注重马步。早期多配以大头佛引领摇动,如今则配以椿阵为主,调集了南狮的长处,再采纳北狮的跳动,演绎成如今的南狮扮演方法,称之为「南狮北舞」。
据传说,它***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传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舞狮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舞狮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