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 装扮成狮子的样子, 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 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 都喜欢打锣打鼓, 舞狮助庆。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 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
狮子舞在唐朝曾经就由波斯(今伊朗)传人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然后又由龟兹传入中国内地。据《乐府杂录·龟兹部》记载:“五常(方)狮子舞由龟兹传入长安。”狮子在波斯被当作王权的的标志,波斯王在举办朝会时是坐在金狮座上。输入华夏的狮子,从色泽上可分为“金狮”、“黑狮”,外形上又分为“坐狮(狮身短,喜坐卧)”、“棒狮(腿长身长)”,狮子并非仅供欣赏,西域公民将狮子筋做成琴弦,“狮子筋为弦,鼓之,群弦皆绝”,关于歌舞之乡,真可谓得天独厚。
舞龙运动的沉潜、飞扬与大发展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连年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农业生产凋零,舞龙表演活动受到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舞龙运动重新兴起。民间艺术受到极大摧残,龙舞表演销声匿迹。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龙的传人”之说再次深入人心,全国各地的民间龙舞表演再度活跃起来。随着各地旅游文化的开展,经济活动的频繁和整个社会活力的增加, “文旅结合,体贸联姻”给了中国龙舞运动以全新的发展机会。时至今日,舞龙艺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具地域风格的造型和舞姿。按传统风俗习惯,在新春佳节和元宵节,各地多舞龙欢庆。有的民族在二月二“舞***”,三月三“舞草龙”。广东浦北县在中秋之夜“舞蕉叶龙”,香港铜锣湾大坑一带在中秋之夜“舞火龙”。仅三峡库区的舞龙就分龙灯和彩灯两大类[ 。龙灯类有:蠕龙、正龙、火龙以及彩龙、板凳龙、稻草龙、旱季求雨的黄荆龙、祭悼用的孝龙等;彩灯类有:鲤鱼跳龙门、泥鳅吃汤圆、亮狮、开山虎、十八学士以及犀牛望月、猪啃南瓜、蚌壳精等,加上各种装饰类工艺品,有上百个品种。舞蹈套路丰富,因其道具不同而舞蹈各别,***各异。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龙来祈祷狮龙的保佑。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 装扮成狮子的样子, 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 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 都喜欢打锣打鼓, 舞狮助庆。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 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