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新闻,完成问题1-4。
自主招生考试,“说我爱你不容易。”
本报记者郑通讯员沈岚
元旦期间,高校自主招生拉开帷幕,北大、清华、复旦等多所名校在考试时间发生“撞车”。很多考生为了上名校而奔波。然而,自主招生试题中频繁出现的新鲜感试题也成为讨论的焦点。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给考生带来好处吗?达到预期效果了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自主招生单位、考生和家长。
新奇是可取的吗
专家告诉记者,虽然大部分试题都在高中的教学内容之内,但知识点的覆盖面和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都远远高于高考。
很多走出考场的同学反映“有些题目根本在书本上找不到。要想考得好,一定要读《社会大书》。北大的短文要求写一篇800字的短文,驳斥“腐败无害”的观点,规定至少要正确引用五首古诗。同时,改句还涉及到大众熟悉的歌曲。比如要求考生从语法角度分析周杰伦《青花瓷》中两个病句错在哪里:“我们都有家,我们的名字是中国”和“素胚勾勒蓝白笔,由强转弱”。复旦中文卷里,有一个问题是给繁体字和文言文加标点。清华的试题包括把杜甫的《旅夜书怀》翻译成英文,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要求很高。
许多中学教师认为,清华、北大等大学的自主招生问题强调学生要有国际视野,要有分析和判断现实社会的能力,这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学生“消极”。例如,英语中过多的表达很容易构成对母语的“不够尊重”。
记者评论:
学生得到福利了吗
记者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现场了解到,元旦小长假期间,很多家长感叹自己“比上班还累”。一位陪儿子去南京参加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留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连续三天在几个考场了。“我们花了很多钱,费用是小事。关键是孩子忙于复习考试,不得不东奔西跑,有点让人受不了。”关于自主招生考试的费用,有专家表示,几千元的差旅费、食宿费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贫困家庭或者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一些优秀的学生因为经济问题不能参加考试,可能导致考试机会不平等。
另外,自考赶上高考复习的关键期,考生花费大量精力准备自考时,必然会打乱正常的高考复习计划。在高考冲刺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争取自主招生的“20分”是否值得,这是各方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南京某中学的一位高中老师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们班有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多一次尝试就多一次机会,但我担心一旦没有录取,会影响学生准备高考的信心。"
记者点评:高校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筹码。如果考生能正确理性对待,那就是一条出路;但是如果我们对它期望过高,我们可能会得不偿失。
自主招生考试有效吗
有专家认为,高校自主招生靠自己的方式选择合适的考生,打破了高考“一考终身”的录取模式,扩大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同时也为一些确实有某一领域专长的学生提供了机会,甚至是偏才和怪才。在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高校招生主要实行“第二次高考”:由高考中心主办的第一次全国统一学业考试;第二次是大学单独考试。实践表明,高校自主招生和统一考试并不矛盾,可以取长补短。
然而,在我国,这种集群式自主招生考试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待于高校的探索和改进。有人提出,自主招生只是一些名校的“专利”,对其他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不公平。还有人认为,自主招生虽然可以消除原有高考制度的一些弊端,但一旦操作不好,就会成为高校招生腐败和暗箱操作的温床。针对有人提出实行自主招生、联考机制,有专家提出异议:“这无异于把各种考试混在一起。它和传统高考有什么区别?”不如取消自主招生。"
记者点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客观上使一些优秀考生获得了继续深造的“准考证”。如果有关方面能够进一步完善制度,杜绝幕后诡计,相信效果会更好。
(2009-01-19 《光明日报》,删节)
1.这条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这个题目有什么作用?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规则之一。举两个例子来分析这个新闻是如何体现这个规律的。
3.这条新闻的三个主要部分后面都有一段“记者评论”。请遵循《记者评论》最后两节的模式,补充第一部分的评论。
4.在这条新闻的第三部分,列举了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几点看法。请结合正文谈谈你对高校自主招生的看法。
相关阅读
标签: #新闻事件主要内容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