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27日),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第一场电视辩论落下帷幕。希拉里直面特朗普,阐述他们的政治观点。一些媒体开玩笑说,选举就像一出戏,一切都是为了演戏。在美国,选民被政治家欺骗是很常见的。在考生抛出的论点中,真的要分清真假。
辩论刚刚结束,一些媒体和网站就抛出了事实核查的文章,毫不客气地忠实于第一场辩论中两位候选人的话。
比如《纽约时报》在辩论当晚发表了一篇名为《》的事实验证文章。文章共列举了22个虚假事实,逐一分析,并表示特朗普和希拉里的辩论让事实验证团队忙_
例如,下面两个候选人之间的对话:
希拉里指责特朗普说气候变化是中国制造的骗局。
特朗普回应:我没这么说。
《纽约时报》纠正说,2012年,特朗普曾在报纸上说,全球变暖的概念是中国人创造的,符合中国的利益,从而使美国制造业失去竞争力。在过去的一年里,特朗普一再声称气候变化是一场骗局,他不相信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
另一个例子是特朗普在辩论中提出的美国应该拿走伊拉克石油的论点。
《纽约时报》称,这是特朗普几周前遭到强烈批评的一份声明。根据国际法,攫取伊拉克的石油或任何国家的资源都是非法的。从纯实际的角度来看,需要数万美军来保护伊拉克各地的石油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基本上都是地上设施。
同样,《华盛顿邮报》在当地时间凌晨2点发表了一篇名为《Fact--》的核实事实的文章(辩论在当地时间晚上11点左右结束)。文章开头就指出,特朗普和希拉里再次以一派胡言和虚假事实支持整个辩论。
这篇文章充分暴露了辩论中的23个谎言。根据边肖的统计,特朗普在《华盛顿邮报》的事实核查文章中列出的23个谎言中占了17个,希拉里占了6个。
例如,特朗普说:
大幅减税已经在我的计划中了。
而事实上呢?经《华盛顿邮报》核实,据曾为奥巴马国家经济委员会工作的纽约大学税收政策专家分析,特朗普的税收计划是提高一半以上美国家庭的联邦所得税。
再比如希拉里的那句话:
禁飞名单上的人不允许买枪。
政府使用合理的怀疑标准进行提名,并将有一份恐怖分子观察名单,包括禁飞名单。事实上,即使一个人被怀疑属于恐怖组织或在观察名单上,也没有人会阻止他买枪。包括希拉里克林顿在内的民主党人经常指出,恐怖分子观察名单上的人可以购买枪支。
还有希拉里的一句话:
与1991年相比,暴力犯罪率下降了一半,财产犯罪下降了40%。
事实上,根据布伦南司法中心的研究,自1991年以来,暴力犯罪率下降了51%,财产犯罪下降了43%。(连1%的误差都不能容忍,华盛顿邮报对事实负责的态度简直就是)
这种撒谎的场合怎么能少上一些对政客来说专业错误的网站,指出30多个虚假事实:
专门查事实的网站并没有意外发表《》篇文章,简单粗暴地列举了辩论中的20多个事实错误。
另外,Vox网站上出现了一篇名为《特朗普在辩论上撒的11个弥天大谎》的文章。
这种查事实的文章并不少见。注意,华盛顿邮报网站有一个《》的特别版块,上面提到的文章就在这个版块。
从下面的截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查的不仅仅是总统大选,还有国会甚至奥巴马专栏。本专栏关注政治家的演讲,鼓励读者提供话题、证据和建议,以供事实核查。
这个栏目是2008年美国大选期间创立的,后来成为《华盛顿邮报》的固定栏目。从2011年开始,《华盛顿邮报》的FactChecker成为了一大特色。
FactChecker使用匹诺曹测试来直观地评价事实检验的结果:匹诺曹头上的图标越多,政治言论的准确性越低。
这种报道方式是怎么兴起的?
事实核查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时代》周刊率先成立了由女性组成的事实核查组,其竞争对手《纽约客》也在1927年成立了事实核查部。20世纪中后期,随着新闻社会责任理论和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兴起,越来事实型新闻报道越多的报刊纷纷设立事实审查部门。
事实核查在新闻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一种新的新闻形式的出现:事实核查新闻。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报道方式。
除了事实核查新闻外,还有专门做这类新闻的新闻机构或网站,如被冠以政治言论验证的PolitiFact,主要为国家热点事件或话题提供事实核查服务的FactChecker,以及《华盛顿邮报》中的事实核查专栏FactChecker。
一些比较小的新闻媒体,比如《亚利桑那共和报》的亚利桑那州AZFactCheck和丹佛库萨电视台的TruthTest,常年坚持对政治等新闻进行事实核查。
这给国内媒体平台带来了很多启示。网络新媒体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过滤信息的能力,也削弱了舆论对公众人物和权威机构的监督能力。新的新闻信息需求不断涌现,专业新闻媒体需要研究这些新的信息需求,思考自己能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舆论监控和应对、新闻和信息聚合以及事实核查都是基于新需求的成熟商业模式。
来源:
RUC编辑部(id:rendaxinwenxi):《API调查:事实核查型新闻和它的美国生存现状编译》;
RUC编辑部(id:rendaxinwenxi):《关于事实核查:让我们看看西方媒体怎么做丨专题》;
南方传媒研究:《万小广:从PolitiFact看新传播生态下的事实核查》。
(作者:小傻瓜措施大;来源:北京新闻媒体研究(微信xjbcmyj);原标题:哪些媒体对说谎的政客比较强势?|查事实新闻:80年专业失误)
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实说话
短讯直播强调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统一。巴尔扎克认为,“典型”是指一个人物,它包括所有与它有某种程度相似的人的最鲜明的人格特征;典型和他同时代的很多人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共同点。真实性和时效性一样,是任何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典型性对于进一步加强短新闻作品的现场震撼性至关重要。典型性存在于现场短新闻作品的每个角落。典型新闻人物、典型事迹、典型人物语言、典型细节、典型背景概述等。来自不同侧面和角度的典型事例共同构成了一部具有丰富美感和力量的经典。
围绕主题的表现,《战争气氛紧张的华盛顿》(简称《战争》)独树一帜。这个获奖的现场短新闻精选了一系列典型的语言和例子。为了表现美国政界的紧张气氛,文章写道:“由于伊拉克长期以来一直威胁说,如果美国发动袭击,将对美国和世界上一些西欧国家发动恐怖活动,这里的安全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白宫大院的安全人员比平时多几倍;国会有双岗,连议员进出都要出示证件;就连平时不设防的国家新闻大厦也戒备森严。地铁站、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也是如此。今天中午,五角大楼中央大厅理发店的理发店里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包,引起了恐慌。”这足以证明人们对恐怖活动的担忧。
现场短新闻最擅长用典型的小例子反映事件的全貌。多余的话在解释事件时是多余的,其冗长的叙述往往产生一句话的效果。另外,典型的小事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一篇《战争》,外人很难知道白宫的紧张规划。人们只知道布什总统今天早上放弃了晨跑,独自在白宫南草坪踱步冥想一句话的叙述,对白宫的紧张和不安,对美国政府的密集规划,都是纸上谈兵。
很难想象重复同一个问题很多次会产生令人震惊的效果。别林斯基认为,“典型的本质在于,一个人要写所有挑水的人。”现场看全图是短新闻写作的最高境界,也符合篇幅短的要求。
标签: #事实型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