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概念出现至今已有十年,网络舆情工作从单纯的网络宣传工作发展到以网络舆情分析师为专业专属角色的网络舆情行业。网络舆情行业十年发展的升级转型,展现了国家和行业对网络舆情进行规范管理的脉络,其发展历程值得我们系统梳理和思考。
网络舆论的发展历程
网络舆情是指一定网民在一定时期内参与推动特定舆情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家日常关注的网络舆情往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舆情关注的连续性。不管具体定义是否完全一致,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黑暗的探照灯,人性丑恶的放大镜,人类感情温暖与温暖的晴雨表。网络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有几个令人困惑的定义。
第一阶段:网络舆论的危害性被网络放大。“网络舆情是洪水猛兽”已经成为人们对网络舆情初步认识的写照。网络舆论只有在舆论涉及的具体主体和客体方面才是对与错。网络舆论包含消极、积极甚至中立的舆论。可以说,只要是有价值的网络信息,都有可能是网络舆情的源头。
第二阶段:社交网站舆情,指向政府的网络舆情大量出现。网络舆情工作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越来越重要,让人觉得只有政府部门才需要做舆情工作。现阶段,“网络政府舆情”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代名词。
第三阶段: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不仅针对政府等企事业单位,个人也可能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参与主体。现阶段,除了利用和制作网络营销的热点信息外,网络舆情、网络谣言甚至网络暴力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特征。但是,把网络舆情等同于网络舆情,呼吁关注网络舆情,抵制网络暴力,这是现阶段的一个误区。中国网民基数非常大,网络信息巨大。我们关注的网络舆情涉及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参与表达意见的网民更是有限。所以,代表网民有限意见的网络舆论,不能归于网络舆论,更不能归于社会舆论。
第四阶段:随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只考虑网民的舆情诉求,控制网络舆情的走向。现阶段的误区在于对网络舆情的简单认知。就网络舆情事件而言,线下事件在网上曝光,线下传统媒体跟进,事件进展在网上发布,进一步引起网民关注并提出意见,通过网上上传到达涉及的主体,然后线下回应,等等。可见,线下舆情的解决是平息线上舆情的前提,线上舆情是线上舆情和线下舆情及其互动的集合。
下一步,网络参与者和个人将逐步适应网络舆情的生态特征,更多的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将了解和研究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网络舆情会形成自己的理论范式、行业特点、职业定位等。并向独立学科发展。这个过程或许漫长,但却充满希望,值得期待。
网络舆情工作的重点
网络舆情工作是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方法、内容和手段的总称,充分体现了网络舆情工作的原则、内容和工作方法
第二阶段是2013-2014年,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出现。通过测绘网络舆情态势,分析网民舆情需求,判断网络舆情走向,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前提。现阶段,工作重点已进入形势分析、处置应用和事件后续发展阶段,突出系统性归纳分析,推动舆情工作质量提升,作为决策参考依据。
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网络谣言、网络暴力、负能量,尤其是非法网络水军的任性,背离主流文明。在建立清晰的网络空间、让舆论回归真实舆论的管理网络舆情行业最新动态需求下,网络舆论工作进入了主动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阶段,也改变了网络舆论工作只看负面、只关注舆论事件、不关注正能量的惯性认识。现阶段,网络舆情工作面已经延伸,进入以舆情为主要导向的环境建设与发展阶段。
下一步,网络舆情工作体系建设将着力于深化监测预警、分析判断、应对处置、引导引导、环境恢复建设、工作研究之间的协调互动,突破线性过程,升华简单闭环,形成立体网络式工作体系。这样的工作范式和协作体系一旦形成,网络舆情工作体系将向工作生态转变,实现网络舆情工作的专业化、产业化、产业化发展。
网络舆情信息系统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升级,出现了一批代表不同学术范式和不同应用场景的网络舆情信息系统。
第一阶段:传统版1.0。根据对BBS论坛、博客社区、新闻网站的监控,采用以目标频道或栏目为模板,利用爬虫技术,设置关键词的传统方法,对所需信息进行抓取和筛选,重点关注负面信息的预警应用,弥补了人工“隐形、不完整”的技术困境。在系统建设模式中,基于数据和信息的保密要求,采用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提供系统开发,本地安排软硬件搭建系统,系统通过自主运营和管理搭建使用。
第二阶段:新媒体2.0版。新浪微博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出现,使得网络信息呈现裂变和病毒传播的特征,传播路径和传播水平得到拓展。信息系统建设改为包括信息溯源、传播趋势和情感分析、观点分类等基本功能。并尝试生成数据报告。在这一阶段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在服务外包和公开招标的政策环境下,针对对硬件设备的更高要求,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在线账户的模式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模式成为主流,但主动权仍然在用户手中,但建设的投资模式发生了变化。
第三阶段:智能3.0版。大数据的出现,各种媒体的融合,三维覆盖、关系分析等概念的应用,社会关系、水军判断、动态展示等功能的使用,网络舆情引导的管理需求,使网络舆情信息系统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基于管理与业务相结合的需要,实现了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发布、引导、反馈和评估一体化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改革。网络评论员团队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网络舆情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个阶段,用户的帐户购买和使用系统与特定形式的数据服务的结合已经成为可能
网络舆情专业发展
从事网络舆情的工作者是网络舆情工作发展的灵魂和掌舵人,可以从三个维度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特点和工作水平。
从工作手段上看,第一阶段,通过人工浏览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定性简单采样和定量分析,主要工作是负面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应急响应;第二阶段网络舆情信息系统出现后,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量化分析,主要工作在于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报告进行数据报告的简单合成;第三阶段,人工与系统的结合,特别是基于人工和系统辅助的工作模式,实现了系统可视化数据展现和人工经验分析判断的有机结合。
从信息系统的需求来看,第一阶段的初级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监控、汇总分类、推送关注的信息,不需要人工干预系统;第二阶段中层工作人员主要以分析为主,舆情数据的打印格式对系统的人工干预较少;第三阶段,资深工作者注重呈现,注重舆情系统的可视化和数据呈现的灵活性,系统需要更多的人工干预。
从专业角色和学术背景来看,第一阶段多为宣传骨干,基本上是一个“外地人做内功”的事情;第二阶段,充实专职网络舆情工作者进入团队,开始有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术背景的工作者加入,开始引入更加规范的专业理论范式;第三阶段,随着网络舆情工作领域的细分,网络评论者的角色开始分离,网络舆情分析师的概念逐渐被提出,艺术、美学、广告等艺术学科逐渐被引入,使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更加丰富,专业角色更加清晰和充实。
展望网络舆论工作者的专业发展,网络舆论工作培训将逐步开展,网络舆论工作教材将系统出版。将网络舆情工作者纳入人力资源部专业认证体系,可以进一步促进网络审稿人、分析师等不同专业角色的定位。
网络舆情行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总结网络舆情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阶段特征,希望能够顺势而为,控制特点,尊重规律,促进网络舆情产业健康发展,为促进文明和谐的网络生态做出贡献。
网络舆情监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柠檬公关
互联网舆情分析师成为一个新的职业。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网络舆情监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网络舆情监测在一些人眼里是一项神秘的工作。
前段时间,由人民日报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启动。互联网舆情分析师作为一个新兴职业,正式出现在公众面前。通过考试者将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迄今为止在舆论行业唯一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该证书将作为未来网络舆情分析师的专业证书和就业证书,对舆情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网络舆情服务业正在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规范的过程。
中国舆论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受到各方关注。
这是一个职业,一个行业
互联网舆情服务是一个跨学科、复杂的行业,其产品和服务涵盖技术支持、声誉修复、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等诸多内容。
中国网络舆情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在社会层面,由于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互联网成为公众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在技术层面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扩大了网络舆情的参与,使得突发事件中的舆情来得更快、更激烈。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办公室统计,2012年舆情事件数量继续徘徊在较高水平,使网络舆情服务需求保持在较高水平。
关于舆情监测的市场规模,从舆情软件市场的10亿元到舆情信息服务业的100亿元,众说纷纭。百度搜索。过去一年,与舆情监测相关的网页328万个,与舆情相关的网页3350万个。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网络舆情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以网络舆情研究和服务为重点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形成政府、媒体、教育科研、软件、商业公关五大背景的行业格局。与此同时,大量的舆情软件公司和市场调研公司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司注册认证的舆情软件约有68款,市场上仍有大量未经认证的同类软件。
然而,公众对舆情服务业的理解并不是很清晰和准确。特别是长期以来,很多商业网站、广告、营销、公关公司等。也参与了舆论业务。网络删改、网络水军、网络打手、网络病毒、恶意炒作等屡见不鲜,不仅伤害了健康的舆论生态,也造成了舆论行业的诸多误区。
是在补台湾,不是拆台湾
舆论监督常被描述或写成舆论监督。监控和监视,一个字的不同,反映了人们的不同理解。
监控和监视的区别在于,监控就像美国的棱镜门事件一样,让美国的互联网失去了道德制高点。监控是网络用户和政府监管者以外的第三方的客观观察,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
随着舆情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更多的人对网络舆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很多潜在的问题。中国就业促进会质量就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网络舆情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这个行业有专业化。舆情分析不仅需要了解混乱的网络舆情生态,还需要扎实的数理统计技能,准确确定政府运行和企业管理的规律,准确进行舆情研究,对症下药提出建议。人民网副总编辑董介绍说,作为全国首家舆情分析师资格培训项目,人民网已做好充分、审慎的准备,包括制定科学、细致的课程体系,设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方式,聘请专业讲师等
有研究人员曾经对网络水军做过调查报告,发现是灰色产业链,对行业的规模和性质做了详细的研究。网络水军,部分从事网络红人或产品的包装,可视为广告行业的延伸;但网络打手往往逾越了公平竞争、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的底线。这是对网络舆论生态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危害。
人民网舆论监督办公室秘书长朱华新表示:舆论监督是对台湾的补充,而不是摧毁。它试图通过公众回应和透明回应来解决公众、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帮助修复和提升公众形象。我们希望让舆论监督成为阳光行业,而不是月光行业。后者并没有认真解决舆论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而是通过删帖来规避。
这是一场危机,也是一个机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专职副主任彭波在近日召开的2013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从去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全方位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社会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首先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从PC互联网到移动客户端。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网易新闻帖子的特别服务,用户粘性相当大,无帖子无新闻的概念,积累了大量用户参与评论。从这个角度来看,移动客户端满足了舆情事件对信息传播的各种要求,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将对社会舆情的发展和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谢认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升级,整个舆情监测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舆情分析难度越来越大。目前舆情监测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缺点就是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由于网络平台上的帖子属于非结构化数据,技术上很难梳理和总结。纯技术公司在政府的公共管理和企业的声誉管理之间存在差距。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舆情是复杂国情的突出组成部分。在这方面,人民日报这样的专门机构,将门户网站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整合在一起,将内容分析和技术开发整合在一起,在舆情判断和危机应对顾问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对此,人民日报舆情监测办公室主任、舆情分析师庞表示:手机新闻客户端评论门槛低、自由度大,使得舆情发展环境更加严峻,舆情形成机制趋同、实时、快速,舆情监测引导难度加大。
如何化危机为机遇,舆情行业应该如何应对移动客户端带来的复杂性冲击?
庞认为,移动新闻客户的崛起不仅是一场危机,也是一个机遇。首先,移动客户端推动了移动终端民间舆论市场的形成,为应对舆论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坚实的数据基础。其次,它整合了web新闻、微博、博客、论坛,将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APP中,从而为舆情监测提供了最好的监测平台。
对于舆情行业来说,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崛起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如果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可能会加剧负面舆论的传播,从而形成舆论危机。只有利用好手机新闻客户端带来的优势,才能有效疏导舆论,将社会舆情事件转化为机遇。来源:人民日报舆情监测回应互联网新发展张婷
柠檬公关舆情监测,中国十大危机公关公司之一,中国竞争性危机公关公司之一,集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于一体,通过对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自动捕捉、自动分类、聚类,实现用户在线舆情监测、新闻话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充分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出正确的舆情引导,为客户提供分析依据。商务邮件:d@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上海公关公司北京公关公司深圳公关公司广州公关公司杭州公关公司成都公关公司关于柠檬公关公司
相关阅读
标签: #网络舆情行业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