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社交网站舆情,指向政府的网络舆情大量出现。
网络舆情工作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越来越重要,让人觉得只有政府部门才需要做舆情工作。现阶段,“网络政府舆情”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代名词。
第三阶段: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不仅针对政府等企事业单位,个人也可能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参与主体。现阶段,除了利用和制作网络营销的热点信息外,网络舆情、网络谣言甚至网络暴力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特征。但是,把网络舆情等同于网络舆情,呼吁关注网络舆情,抵制网络暴力,这是现阶段的一个误区。中国网民基数非常大,网络信息巨大。我们关注的网络舆情涉及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参与表达意见的网民更是有限。所以,代表网民有限意见的网络舆论,不能归于网络舆论,更不能归于社会舆论。
第四阶段:随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只考虑网民的舆情诉求,控制网络舆情的走向。
现阶段的误区在于对网络舆情的简单认知。就网络舆情事件而言,线下事件在网上曝光。
线下传统媒体跟进采访,在网上公布情况进展,进一步引起网友关注并提出意见,上传到涉及的主题,再对线下进行回应,等等。可见,线下舆情的解决是平息线上舆情的前提,线上舆情是线上舆情和线下舆情及其互动的集合。
下一步,网络参与者和个人将逐步适应网络舆情的生态特征,更多的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将了解和研究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网络舆情会形成自己的理论范式、行业特点、职业定位等。并向独立学科发展。这个过程或许漫长,但却充满希望,值得期待。
2
网络舆情工作的重点
网络舆情工作是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方法、内容和手段的总称,充分反映了网络舆情工作者的工作原则、内容和工作状况,是反映网络舆情行业发展的最佳指标。根据其工作重心的转移特点,可以从三个阶段来理解。
第一阶段是2008年到2012年。网络舆情带来的破坏力得到部分认可,及时关注预警负面信息成为宣传、维稳、公关的中心需求。
“一经发现,尽快删除”,防患于未然是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方针。这个工作阶段侧重于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强调对负面信息的预防、控制和阻断。
第二阶段是2013-2014年,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出现。通过测绘网络舆情态势,分析网民舆情需求,判断网络舆情走向,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前提。现阶段,工作重点已进入形势分析、处置应用和事件后续发展阶段,突出系统性归纳分析,推动舆情工作质量提升,作为决策参考依据。
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负能量,尤其是非法网络水军的任性
远离主流,文明正直。
在建立清晰的网络空间、将舆论回归真实舆论的管理需求下,网络舆论工作进入了主动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阶段,
下一步,网络舆情工作体系建设将着力于深化监测预警、分析判断、应对处置、引导引导、环境恢复建设、工作研究之间的协调互动,突破线性过程,升华简单闭环,形成立体网络式工作体系。这样的工作范式和协作体系一旦形成,网络舆情工作体系将向工作生态转变,实现网络舆情工作的专业化、产业化、产业化发展。
三
网络舆情信息系统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升级,它出现了
介绍了多个代表不同学术范式和不同应用场景的网络舆情信息系统。从它的发展阶段来看,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版1.0。
根据对BBS论坛、博客社区、新闻网站的监控,采用以目标频道或栏目为模板,利用爬虫技术,设置关键词的传统方法,对所需信息进行抓取和筛选,重点关注负面信息的预警应用,弥补了人工“隐形、不完整”的技术困境。在系统建设模式中,基于数据和信息的保密要求,采用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提供系统开发,本地安排软硬件搭建系统,系统通过自主运营和管理搭建使用。
第二阶段:新媒体2.0版。
新浪微博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出现,使得网络信息呈现裂变和病毒传播的特征,传播路径和传播水平得到拓展。信息系统建设改为包括信息溯源、传播趋势和情感分析、观点分类等基本功能。并尝试生成数据报告。在现阶段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在服务外包和公开招标的政策环境下,鉴于对硬件设备的高要求,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在线账户的模式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模式已经成为主流,但主动权仍然在用户,只有
是建设的投入方式变了。
第三阶段:智能3.0版。
大数据的出现,所有媒体的整合,三维覆盖,关系分析等概念应用,社会关系,
利用部门、水军判断和动态演示等功能,以及网络舆情引导的管理需求,使网络舆情信息系统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基于管理与业务相结合的需要,实现了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发布、引导、反馈和评估一体化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改革。网络评论员团队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网络舆情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现阶段,用户账户购买和使用系统与特定形式的数据服务相结合已经成为网络舆情信息系统的主要建设模式。
下一步,网络舆情信息系统将进一步把握新兴网络用户群体的发展方向
系统的网络特性,把握新时期互联网舆情管理规范的政策走向,把握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等时代潮流。大数据应用的深入,人工智能的引入,审美UI设计的对比,多平台跨数据连接,智能区块链的应用,将为未来的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注入革命性的力量。
四
网络舆情专业发展
从事网络舆情的工作者是网络舆情工作发展的灵魂和掌舵人,可以从三个维度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特点和工作水平。
从工作方法的角度来看,
,
第一阶段,通过人工浏览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定性和简单抽样定量分析,主要工作是负面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应急处理;第二次网络舆情信息系统出现后
第一阶段,初级工作人员专注于监控、汇总分类、推送关注信息,不需要人工干预系统;第二阶段中层工作人员以分析为主,舆情数据打印格式与部门有关
系统对人工干预需求不大;
第三阶段,资深工作者注重呈现,注重舆情系统的可视化和数据呈现的灵活性,系统需要更多的人工干预。
从专业角色和学术背景来看,
第一阶段多为宣传骨干,基本上是“外行做内功”的事;第二阶段,充实专职网络舆情工作者进入团队,开始有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术背景的工作者加入,开始引入更加规范的专业理论范式;第三阶段,随着网络舆情工作领域的细分,网络评论者的角色开始分离,网络舆情分析师的概念逐渐被提出,艺术、美学、广告等艺术学科逐渐被引入,使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更加丰富,专业角色更加清晰和充实。
期待网络舆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
网络舆情工作培训将逐步开展,网络舆情工作教材将系统出版。将网络舆情工作者纳入人力资源部专业认证体系,可以进一步促进网络审稿人、分析师等不同专业角色的定位。
网络舆情行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总结网络舆情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阶段特征,希望能够顺势而为,控制特点,尊重规律,促进网络舆情产业健康发展,为促进文明和谐的网络生态做出贡献。
本文信息来自《网络传播》杂志2018年6月刊。作者:王赛(东华大学教授,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原名《网络舆情行业十年蜕变与展望》。
相关阅读
标签: #网络舆情行业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