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艾媒体舆情()正式发布《2018中国企业品牌网络舆情监测运行状况白皮书》。报告显示,企业最常面临的网络舆情危机有四种类型,即产品服务、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安全。在新媒体的趋势下,企业网络舆情凸显出易爆发、发酵快、牵连性强、不可控性强、难以应对、频发的特点。
近40%的企业遭遇了企业舆论危机,中小企业问题突出
据艾传媒舆情调查结果显示,近40%的企业遭遇舆情危机。从企业规模来看,遭遇舆论危机的中小企业规模为41.8%,小企业规模为38%。8%.中小企业网络舆情问题突出。
制造业、通信和互联网是经常出现舆论危机的行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占据第一位,占比超过30%,食品制造领域经常发生舆论危机事件。第二和第三,舆论危机集中在提供通信运营的垄断国企和主要从事网购的私企。
企业网络舆情危机在华东和华南地区较为普遍
从地区分布来看,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舆论监督意识等因素影响,遭遇舆论危机的企业多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比超过60%,其他地区相对均衡。
舆论的诱导是多元化的,企业的市场行为占据首位
从企业舆论危机的成因来看,舆论的焦点是多元化的。其中,行业竞争、潜规则等市场行为占很大比重,经济和劳动争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及违法经营等也是引发舆论的重要原因之一。
舆论场集中在社交媒体平台,负面评论危害最大
从企业舆情危机来源来看,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主要舆情领域,近六成企业认为大规模负面评论和负面文章是危机的主要来源。
舆论危机明显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
舆论危机影响企业利润、形象、凝聚力等多个方面,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股价明显受到舆论危机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负面舆论爆发当天直接影响公司股价,负面影响持续近三天,负面异常收益从第四天开始减弱,第七天恢复正常水平。
积极干预意识强,但应对危机的能力不足
在危机管理方面,近50%的企业表示将在第一时间应对危机,及时发布信息进行澄清,具有强烈的积极干预意识。但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不足,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超过80%的企业表示,由于经验和应对机制的限制,他们被迫选择匆忙应对舆情危机,有些企业选择被动回避或及时报告。
上市公司经验较多,干预方式影响应对效果
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应对舆情危机的经验更多,但干预方式会影响应对效果。当谣言被驱散,注意力被转移,权威机构被更名时,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当采取回避或直接指责时,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反感。
舆情监测系统利用率低,满意度低
不到40%的企业使用过舆情监测系统,超过60%的企业对舆情监测系统的使用不满意。其中,数据不全、信息无用、缺乏针对性、使用不畅、影响不及时是企业不满的主要原因。超过一半的企业愿意在未来购买舆情服务。
王飘漂
更多详细的舆情分析,请参考艾媒体咨询《2018中国企业品牌网络舆情监测运行状况白皮书》
相关阅读
标签: #网络舆情行业最新动态